比特幣挑戰新高:歷史重演?ETF與鏈上數據揭示潛在風險

2025-05-22 20:49:59 加密货币实时数据 author

2025年5月22日,比特幣價格再度挑戰歷史高點,突破11萬USDT大關,讓人不禁回想起2021年那個令人忐忑的時刻。當時,比特幣也曾短暫突破年初的高點,但隨即迎來漫長且痛苦的熊市。如今,市場彷彿又一次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:是真正突破,開啟新一輪的狂飆盛宴?還是重蹈覆轍,在「假突破」後形成雙頂,最終墜入深淵?

比特幣衝破新高:歷史會重演?

似曾相識的歷史拐點

每當比特幣逼近歷史高位,這個問題就像揮之不去的幽靈,總會浮上檯面。過去幾輪牛市,我們已經見證過太多相似的場景:市場情緒亢奮到極點,關於「週期頂峰是否已至」的爭論甚囂塵上。就像看美股一樣,永遠在猜測是不是頂了。這次也不例外,儘管上漲的節奏和氣氛似曾相識,但這次隱藏在表面之下的市場結構,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
減半週期與市場結構的變遷

價格或許會重複,但市場早已物是人非。在這個背景下,我們是否還應該堅信,減半帶來的「週期律」依然能主宰比特幣的命運?又或者,我們是否應該承認,在ETF資金、鏈上結構與宏觀敘事的共同作用下,一種全新的節奏已經悄然展開?這種感覺就像在看plg的比賽,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。或許,我們應該回歸最本質的觀察方式,從鏈上的數據、歷史的鏡像、以及行為的痕跡中,尋找週期性的啟示。當前這一波上漲,究竟是週期慣性下的最後衝刺,還是重構週期結構後的新起點?或許,答案就藏在數據的脈絡之中。

既然要剖析歷史,那2021年的那場「雙頂」大戲,絕對是繞不開的重點。比特幣在那一年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行情,先是狂喜,後是暴跌,最後又是一波看似充滿希望的反彈,最終卻是功虧一簣。這段歷史,簡直就是一面鏡子,映照著當前市場的忐忑與不安。

歷史路徑的重演:2021年雙頂結構的警示

Coinbase上市與寬鬆政策的推動

2021年4月,在Coinbase上市的重磅利好消息刺激下,再加上全球寬鬆貨幣政策的持續加持,市場情緒被徹底點燃。比特幣像一匹脫韁的野馬,一路高歌猛進,首次突破6萬美元大關。那時候,人人都在談論比特幣,彷彿錯過它,就會錯過整個時代。就連隔壁的孟耿如都在問要不要All in。

美聯儲轉向與中國礦場清退的衝擊

然而,好景不長。進入5月,美聯儲開始釋放要縮減購債規模和升息的信號,這就像一盆冷水,澆在了狂熱的市場頭上。更糟糕的是,中國開始大規模清退境內的比特幣礦場,這無疑是釜底抽薪,直接動搖了比特幣的根基。雙重打擊之下,比特幣市場迅速崩盤,短短三個月內,價格就腰斬至3萬美元附近,完成了一次深不見底的調整。那段時間,空氣中都瀰漫著恐慌的味道,新冠症狀都沒這麼可怕。

薩爾瓦多採用與通膨擔憂的提振

幾個月後,市場逐漸消化了負面情緒,並在夏末觸底反彈。薩爾瓦多正式將比特幣納為法定貨幣,這給了市場一劑強心針。再加上全球通膨日益嚴重,一些投資者開始將比特幣視為潛在的對沖工具,這也吸引了一部分資金流入。此外,市場對美國首個比特幣期貨ETF獲批充滿了樂觀預期,這些積極的敘事和資金流入共同推動比特幣重新聚集漲勢,準備衝擊新高。這時候國泰金的分析師也出來說話了,讓大家小心謹慎。

「假突破」的陷阱:三重共振的頂部信號

在各種利好消息的簇擁下,比特幣在11月10日短暫衝高至歷史最高點,約69,000美元上方,但隨後卻快速回落,與4月份的高點共同構成了一個明顯的、跨度數月的「雙頂結構」。這種價格創新高、鏈上兌現活躍、需求萎縮的三重共振,構成了一個典型的「假突破」形態。比特幣在短暫越頂後快速回落,正式開啟了下行週期。這種結構在技術形態上呈現為「局部新高 + 成交量背離 + 瞬間反轉」,是典型的雙頂頂部信號,也為當前市場接近歷史高位的階段,提供了重要的前車之鑑。現在回頭看,當時要是買tlt避險就好了。

歷史總愛開玩笑,相似的劇情總是會不斷上演。當前的走勢,在斜率和形態上,都和2021年11月前夕如出一轍。更讓人心驚的是,鏈上數據也發出了結構性趨同的信號,彷彿歷史的車輪又要滾滾而來。如果說蔡依林的歌是經典回憶,那現在的盤面就是驚悚片重播。

鏈上數據的警訊:貪婪紅區與短期持有者的浮盈

長期持有者MVRV逼近紅區

最新數據顯示,長期持有者的MVRV(市場價值與已實現價值比率)已經攀升到了3.3,正在逼近Glassnode定義的「貪婪紅區」(3.5以上)。這個指標越高,就代表長期持有者獲利越多,也越容易產生獲利了結的衝動。這就像孫興慜踢進一球,球迷們開始歡呼,但也開始擔心他會不會受傷下場。

短期持有者MVRV大幅上升

與此同時,短期持有者的MVRV也從低點的0.82大幅上升至1.13,這意味著市場中大部分短線資金已經重新進入了浮盈區間。這群人就像plg的啦啦隊,漲的時候興高采烈,跌的時候跑得比誰都快。從行為金融的角度來看,這種結構變化是形成頂部壓力的必要條件:當絕大多數投資者都重新回到盈利狀態,兌現的慾望就會同步增強。

賣方風險比率:市場尚未失控?

但如果我們從鏈上結構的「賣方行為壓力」視角切入分析,當前短期投資者的賣方風險比率雖然呈現顯著上升,表明鏈上已經有部分盈利釋放的動作,但整體數值仍然處於歷史中等偏低的水平。這反映出:儘管投資者情緒有所升溫,部分資金選擇在浮盈區間止盈,但整體市場尚未進入由「集體兌現動能」主導的失衡狀態。這就像台中車禍,雖然有人受傷,但交通還沒有完全癱瘓。

這意味著,上行空間雖然受到了初步的壓制,但市場並沒有完全失控。只要後續流動性能夠持續穩定,行情仍然具備延續結構性上行的條件,而不是已經被推至終極頂部。就像knicks vs pacers,雖然尼克領先,但溜馬還沒有放棄。

在風雲詭譎的比特幣世界裡,長期持有者的動向,就像是指南針一樣重要。他們不輕易出手,但每一次的動作,都可能引發市場的巨大震盪。無論是2013年、2017年還是2021年,每一次大牛市的終點,幾乎都伴隨著這類投資者的集中派發,而新的牛市週期,往往也始於他們的重新吸籌。所以,盯緊這些老手,絕對是判斷行情的重要依據。就像在看林志傑打球,他的經驗判斷往往能左右比賽的走向。

長期持有者的行為:週期判斷的慢變量

歷史上的集中派發與重新吸籌

回顧過去,這些長期持有者就像是深海中的鯨魚,平時默默無聞,但在牛市末期,他們會突然浮出水面,將手中的比特幣拋向市場,引發一波又一波的巨浪。而當市場跌入谷底,一片哀鴻遍野之時,他們又會悄悄潛入海底,開始默默吸納廉價的比特幣,為下一次牛市做好準備。這種低買高賣的操作,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示範。就像道奇隊在自由市場上的操作,總能在關鍵時刻簽下重要的球員。

當前市場:頂部區域或雙頂結構?

當下這輪行情,已經進入比特幣的第五個主要週期。如果長期持有者尚未開始新一輪的回補倉位,這可能意味著市場依舊處於頂部區域,或者仍在構築高位雙頂結構之中。換句話說,現在還不是可以高枕無憂的時候,隨時都要提防市場變臉。就像看tottenham vs man utd的比賽,不到最後一刻,永遠不知道誰會贏。也有點像在等中鋼紀念品,永遠不知道今年會是什麼。

除了關注鏈上數據和長期持有者的動向,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指標是MVRV。這個指標,就像是幫你量體溫的醫生,可以告訴你市場是否過熱。如果MVRV出現背離,那就要小心了,這可能意味著市場即將變盤。所以,學會看MVRV,就像學會看天氣預報一樣,可以幫助你趨吉避凶。最近呂宇晟也在研究這個,看來要請教一下。

MVRV背離:BTC奔向星辰大海的阻礙

MVRV與現貨價格的大級別背離原則

比特幣十多年來,始終遵循著MVRV和現貨價格大級別背離的原則,也就是說,一旦出現價格更高,但MVRV卻更低的背離現象,後面的指標就無法突破前高,隨後價格的空間就會被壓制。這種背離,就像是美債殖利率倒掛,預示著經濟衰退的風險。

換手成本與資金增量的指數級需求

這背後的邏輯很簡單,就是隨著換手成本越來越高,要繼續把價格推至更高,就需要指數級的資金增量。這就像蓋房子,地基越不穩,就需要更多的鋼筋水泥來支撐。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流入,比特幣的價格就很難突破瓶頸。就像興達電廠停機,電力供應就會出現問題。

打破MVRV背離:BTC價格突破125,500美元?

而本輪MVRV的最高點出現在2024年3月11日,當時BTC的價格是72,000美元,MVRV是2.78。此後,無論是12月17日還是1月21日,BTC價格即便創出新高,但MVRV始終未能突破2.78。因此,本輪BTC要奔向星辰大海,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就是打破MVRV的大級別背離。按照目前的RP動態值進行測算,要求BTC價格可以突破125,500美元。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,那可能就要像萬海一樣,面臨股價下跌的風險。也跟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一樣,看似美好,但實際操作起來困難重重。

发表评论:

最近发表